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
7月27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能量的消耗,这是一个刚性关系。”因此,在他看来,双控一定要科学,这也是为何我国逐渐从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的目的。
扫一扫,关注我们
7月27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能量的消耗,这是一个刚性关系。”因此,在他看来,双控一定要科学,这也是为何我国逐渐从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的目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建议,可以考虑将城市双碳指数评价与污染防治指标相融合,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同时还需要加强区域资源基础设施和科技制度的协同作用。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认为,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的结合是一种创新型的尝试。他建议更深入地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中提炼经验,将服务对象与各个低碳城市的试点结合起来,形成更多更大的政策启示。
会议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做好双碳工作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化+绿色低碳”将成为加速布局企业新赛道的有效技术手段,助力企业数字化、低碳转型走深向实。
7月20日,第十四届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在贵州遵义拉开帷幕。大会秉持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和高水准特色,设立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分离、超临界流体交叉技术及其他应用、超临界流体产业化应用、大健康产业应用等八大主题报告,涵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14时30分,经过30多个小时不间断的叶片安装,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在高端装备制造、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等全产业链上实现重要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民网成都7月13日电 7月12-14日,第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期间,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等联合举办“双碳与新能源”主题展会及专题高峰论坛。国内双碳与新能源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云集成都,共商“双碳”建设,共谋“新能源与碳中和”未来。
近年来,贵州省紧抓“双碳”战略机遇,依托磷矿、锰矿等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顺势而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贵州还通过打造集约集群产业延链强链,强化配套服务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塑造“电动贵州”新名片。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在广东东莞,一座集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充电站新近投入使用:充电站的光伏棚顶可利用太阳能为汽车充电;配套的储能设备既可存储中午富余的太阳能,又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存储电网的电能,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向充电桩释放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