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氢能大巴运营累计运输人数突破15000000人次
2022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期间氢动科技累计发车7205车次 、接驳160697人。后冬奥时代,氢动科技以实际行动推动建立电氢交通体系,将氢能零碳交通成功推向社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亲密接触,引领了氢能零碳交通新风尚。
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2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期间氢动科技累计发车7205车次 、接驳160697人。后冬奥时代,氢动科技以实际行动推动建立电氢交通体系,将氢能零碳交通成功推向社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亲密接触,引领了氢能零碳交通新风尚。
近期,河南氢动开通以郑州-洛阳为代表的多条中部地区氢燃料物流专线,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氢动以打通中部地区氢能行业最后一公里为初心,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引领交通领域低碳、零碳转型。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整体发展处于何种阶段?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是什么?未来何时会进入产业爆发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原首席专家、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协会副秘书长江宁。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等级的空分岛,创新采用了绿氢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协同生产工艺,总产能300万吨/年,其中40万吨是用绿氢替代煤炭进行生产,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项目中,杭氧以国企的责任担当,国际领先的设计制造水平,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为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大礼。
当地时间10月8日,2024年亚洲电力能源展(Enlit Asia)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展。上海电气以“一站式绿能新途”为主题参展,携高效清洁煤电、太阳能发电、氢能、多元储能等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与同行共探电力能源未来发展。
9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与中集来福士合作的“海洋氢能制-储-输-用 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验证项目”“海上新能源制氢及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在烟台基地MPC车间举行了项目生产启动仪式,中集来福士集团战略研发中心总监傅强、修船事业部助理总经理郭少斌、多方项目组人员代表参加了仪式。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其中明确提出,研究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先进制氢技术,重点发展固态、深冷高压等氢储运设备,积极推进氢能源船舶、汽车、单车等交通装备发展。
该系统攻克了氢克劳德循环氢液化工艺流程设计、大型高效连续性正仲氢转化换热技术、高速气浮轴承氢气透平膨胀机、大型深低温卧式冷箱分区集成工艺以及变工况自适应一键启停控制逻辑等5大关键核心技术。在满工况运行过程中,各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冷箱各节点参数与设计参数高度匹配,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是继2021年9月2吨/天氦膨胀制氢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氢液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本次高研班的授课专家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会士、国际腐蚀理事会委员、曾任加拿大可替代燃料电池首席科学家骆静利,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研发总院院长、广西低碳智能动力实验室主任林铁坚,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主席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主任委员张久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氢发动机创新联合体理事长、燃料与润滑油分会主任委员帅石金,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责任教授、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孙柏刚,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大国工匠柴茂荣、天津大学讲席教授、青海民大副校长尧命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秘书长、《内燃机工程》特邀编委陈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