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发布时间:2019-04-18作者:科谷摘编

中国航天科工是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7个全资或控股公司及直属单位构成。境内共有5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现有员工15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

中国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以“您的安全——我们的责任”为社会责任价值观,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中国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0余型导弹武器和保障装备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创新突破传统的技术途径、商业模式和管理习惯的局限,大力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及高速飞行列车的“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开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新篇章。此外,圆满完成历次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相关任务。

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中国航天科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承担“金穗、金卡、金盾”工程任务,并重点突破基于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难关,以航天系统工程优势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开发各类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管网(廊)、智慧食药监、智慧农业、智慧水务等)公共平台,大力支撑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自主开发的奥运珠峰特种火炬、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高功率激光器、系列重型装备与特种装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倾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及其应用生态,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大力支持内部员工“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并广泛集聚社会“双创”企业和项目,努力打造分享型经济发展新生态。

立足于“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企业建设目标,中国航天科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国际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境外收并购等,在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和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实施一系列国际化经营项目,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航天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持续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连续11年在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3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奖”,连续3个任期荣获“科技创新企业奖”,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46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5位,荣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60余年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航天科工,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坚定“两大目标四步走”的战略,紧紧围绕“八重大一专项”,持续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科技含量、绩效水平和员工收入,打赢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攻坚战,开启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征程。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航天科工大厦 邮编:100048

电话:  (010)68373522 68373622

传真:  (010)68383626

网址:  www.casic.com.cn

E-mail: bgt@casic.com.cn  

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