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资讯要闻
  •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四期发布题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在能源电力以及双碳方面,郑栅洁提出: 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3-05-23
  • 两部委 联合发布重要意见!事关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手段,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管理,引导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接入政府充电设施监管平台,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确保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强化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并合理配备漏电保护器及接地设备,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2023-05-19
  • 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12.6元/kg是绿氢实现经济性的节点

    5月15日,由国能能源研究院、国际能源网主办的第二期2023电力新能源(系列)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本期研讨会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他对氢能产业和技术方向的见解。

    2023-05-17
  • 甘肃首条绿电制氢专线!武威翌晶500MW绿氢装备基地项目开工

     5月12日,武威翌晶红沙岗可再生能源制氢及35kV绿电专线送变电工程、武威翌晶绿氢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民勤县在新能源全产业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民勤县在落实省委“四强”行动中结出了又一硕果。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康福生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县政府副县长卢继发出席开工仪式。

    2023-05-15
  • 邹才能院士:发展“气氢融合”模式,建设绿氢大基地

    5月5日,由中国石化主办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在会上指出,世界氢能发展已有超过350年的历史,世界能源的发展经历了五大演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到新型能源体系阶段。我国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建设绿色+智慧新型能源体系。

    2023-05-10
  • 欧阳明高: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

    欧阳明高认为,在氢能技术链方面,当前,技术创新核心环节是燃料电池/电解装置,必须率先突破,突破需要基础科学研究发现,当前主要是选择合理的氢储运技术路线;在氢能价值链方面,已经认知的价值是战略价值,并由此催生了氢能热,待开发的价值是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的源头是绿氢制取的经济性;在氢能产业链方面,要以绿氢制备的商业价值为推动力,以多元化、大规模商业示范应用为龙头拉动,带动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2023-05-08
  • 国务院原参事徐锭明:人类要拥抱氢能时代!

    第一次听徐锭明参事的报告是今年3月5日在中关村科学城的“中国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上,我惊讶于他对氢能的理解,毕竟对他的介绍是“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参事今年已经77岁,而氢能产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新兴产业”。相较我前几次与氢能圈外人士的沟通,徐参事对氢能的态度不仅不需要“说服”,而且远高于我的认知。叶思宇院士也提醒我”建议你给徐参事做一个专访"。最近会议太多,很多时间都在路上和会上,一些访谈都来不及整理,包括叶思宇院士的访谈,所以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约徐参事的时间。

    2023-05-04
  • 400亿大市场!隆基、阳光、康明斯“亮剑”绿氢设备端!

    对此,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表示,“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氢能市场比预计好一些,一季度我们看到市场上主要的绿氢项目都在启动。从去年到今年,风电光电成本在下降通道中,目前隆基最新科技可以将(碱性电解槽)电耗降到4.1度电到4.3度电(每立方氢气),可以说电耗上下降的成本在10%以上水平。”

    2023-04-26
  • 11部门印发双碳重要指南!水火风光氢储均有涉及!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有效供给、注重标准实施效益、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标准化力量。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