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总投资150亿!甘肃兰州新区将建2万吨绿氢、6万吨绿氨产能

    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 33 个,主要包括产业配套项目、生态修复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施,规划建设 " 一基地三中心 " 功能的综合型氢能园区,包括绿氢供应基地、氢能示范应用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和氢能研究中心。项目规划面积 2.83 平方公里,总投资 150 亿元,分三期建设,重点发展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 " 五位一体 " 的氢能产业链。项目一期总投资 30 亿元,主要建设年产 2 万吨制氢能力和 10 万标方储氢能力的绿氢供应基地,以年产 6 万吨绿氨和氢能交通应用为核心的示范应用中心,以年产 3000 套氢燃料电池系统为核心的氢能装备制造中心,同时建设氢能研发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兰州新区氢能产业链,逐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氢能产业聚集基地,助力兰州新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氢能应用综合示范城市。

    2022-08-22
  • 国内首个源网荷储及氢能综合利用装备系统今日交付

    据了解,本次向三峡集团交付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系统,以先进的氢燃料电池为核心,采用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电极、电堆和系统,集成了发电与供热技术的功能,在国内首次实现氢能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超过90%,设计寿命超过4万小时,可实现全过程零碳排,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本次交付的氢燃料电池供能系统将应用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国内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应用项目,对“源网荷储”项目中储能和电网的调峰能起到关键作用。该装备系统的批量研制与交付,标志着我国氢燃料技术与产品继车辆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后,实现了(批量)向氢能储能、氢能发电、氢能供热和氢能综合能源利用与多场景应用的成功拓展,在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2022-08-19
  • 44727.8平方米 上海嘉定氢能港唯一商住办项目10月开工

    嘉定氢能港自从2019年6月揭牌以来,总投资超过了100亿元,集聚了长城汽车、捷氢科技、丰田汽车国家级氢能技术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等20多个氢能源和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集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和加氢站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较完整的氢能产业框架体系。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区域内从业人员提供便捷、现代、舒适的全新产业社区服务。从安亭镇有关负责人获悉,到2025年,嘉定氢能港争取引入氢能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20个;引进、培育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氢能产业总部达10家,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营收突破500亿元;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应用氢燃料电池车辆1500辆,在安亭镇范围内新增加3条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或客车运营线路等。

    2022-08-17
  • 研发最高奖5000万!计划建300座加氢站!广东发布燃料电池新政!

    完善建设管理体制。加氢站参照城镇燃气加气站管理,不核发加氢站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为加氢站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加氢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加氢站工程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气象部门负责加氢站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证核发。明确加氢站建设相关手续。对现有加油(气)站红线范围内改(扩)建加氢设施但不新增建(构)筑物,原已办理加油(气)站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无需再办理加氢站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新增建(构)筑物的依法依规办理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原未办理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应依法依规处理后,由自然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办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审查验收意见及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报告结论核发充装许可证。

    2022-08-15
  • 相关碳达峰实施方案密集发布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氢能产业

    具体来看,8月9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发布消息,其联合两省一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和两区一县政府等制定出台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实施重点领域分类示范行动,聚焦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落实碳减排措施。此外,吉林省、上海市等地均于近日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及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氢能等绿色低碳循环相关制造和服务产业。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于8月1日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

    2022-08-12
  • 濮阳10大举措扶持氢能产业发展!设200亿产业基金,建加氢站最高补1000万元

    日前,濮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濮阳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绿氢制备、氢能储运、加氢站建设、加氢站运营、交通领域商业应用、车辆运营、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培育壮大行业骨干企业、氢能企业及产业项目落地、加大金融扶持等领域给予扶持和补贴。办法提出,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500千克以上的固定式加氢站,单站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新购置公交车、环卫车、市政工程车等,优先选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设立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氢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大绿氢制备扶持。建立氢能制备、检测服务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行政审批。鼓励企业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绿氢,对绿氢出厂价格不高于同纯度工业副产氢平均出厂价格,且用于本市加氢站加注的,按照年度累计供氢量给予补助。首年给予每千克15元补贴,此后逐年按20%退坡,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贴标准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并结合濮阳市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对绿氢制备企业给予一定风电、光伏等指标配备支持。

    2022-08-10
  • 地方氢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一批氢能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多地明确了产业发展规模目标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比如,《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到2030年则更进一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品牌,全面建成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将氢能产业规模拓展至5000亿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吨—10万吨/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尹海涛认为,相较其他省份,上海更注重科技引领作用,尤其重视氢能技术的示范应用。

    2022-08-08
  • 捷氢科技与多家企业联合推进 打响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枪”

    根据《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上海将冲刺“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到2023年,上海规划建设加氢站数量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营超过30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近10000辆。作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企业,捷氢科技始终以落实“双碳”目标为己任,全力以赴助力上海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去年,上海开启了“示范应用联合体”的申报评审工作,并通过“揭榜挂帅”形式,落实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年度示范推广任务。捷氢科技披挂上阵、勇担重任,成为“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单位之一。

    2022-08-05
  • 广东积极布局燃料电池汽车 行业应用推广有望提速

    会议审议了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围绕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持之以恒推动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全面准确把握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平衡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工作,坚决完成好能耗强度约束性目标。要大力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细化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增强节能减排内生动力。要发挥好能耗双控年度评价和中期评估作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各地市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多上马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项目,扎实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