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目标 西门子能源以合作创新助力能源转型
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发展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当前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也是当下的趋势和潮流。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与西门子能源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报告》,以此探索“双碳”目标下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路线,这不仅对推动我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也对拓展全球能源企业合作新领域具有推动作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发展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当前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也是当下的趋势和潮流。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与西门子能源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报告》,以此探索“双碳”目标下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路线,这不仅对推动我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也对拓展全球能源企业合作新领域具有推动作用。
解振华表示,在这次大会上,我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别代表参加了气候实施峰会,与很多国家的部长、国际机构负责人会谈,大家都认为COP27大会的主题就是落实和行动,应推动各方交流气候行动最新进展和实践,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只有行动才能有案例,本场边会选题非常好,契合本次大会的主题。他指出,十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十年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点认识,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这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碳达峰”“碳中和”来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这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缩小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采取这样的“碳中和”“碳达峰”的行动,对保护地球地缘,做出关键的重要贡献。
氢20峰会在众望之下,集合国内外氢能领域资源,将于2022年8月16日-8月18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届时各级政府领导、科研机构、国内外院士、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媒体等500余位参会代表将深度剖析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行业形势及氢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多维度探讨:“世界未来氢能发展”、“双碳迎合国际氢能形式发展”、“氢能产业目前现状与发展”等。大会设置中国氢能产业链展览会、《氢能经济蓝皮书》发布会、签约仪式、院士论坛、企业家峰会、圆桌会议、工程师论坛、产业链论坛、氢能投融资论坛、氢能汽车与燃料电池论坛、氢20-“全球氢天奖”颁奖盛典暨晚宴等多种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月,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重申中国将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为进一步拓展与欧洲有关国家及地区在绿色科技创新及合作的空间和维度,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深化与欧洲科技及产业的互信交流,助力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拟)、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与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的2022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将于12月8日-9日在深圳举行。
“预计2060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装置可以到达400GW,可再生能源制氢会提升到1亿吨,占当年氢需求量的80%。”日前,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德专家研讨会上,上海市政府参事余卓平以“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为主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前提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他表示,未来40年内,国内清洁氢能源供应占比将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供应足够支撑未来“绿氢”产业发展。
近日在上海市商务委主办、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承办的2022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绿色低碳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首批25家优秀案例。同日,霍尼韦尔在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报告发布会上加入倡议,在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的指导下联合协会会员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绿色低碳发展分会,助力上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的“双碳”目标。
12月8日在2022年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以“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说,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不仅是能源问题,也不仅是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先立后破的过程,而其路径一定要基于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科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