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纪文:“双碳”不要大拆大建、大关大停

发布时间:2021-09-18作者:科谷摘编

       2021年被誉为碳中和元年。这一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启,碳中和热度持续升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9月14日,202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论坛上指出,碳达峰碳中和要全国统筹,各地不能自行其是,也不要大拆大建、大关大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在常纪文看来,“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搞“一刀切”对经济的危害非常大。另外,要严控“两高”项目增量,坚决遏制“两高”增长。

能源革命首当其冲

常纪文认为,“双碳”目标下,与企业节能减碳相比,能源革命可能带来的减碳效果会非常明显。

据悉,目前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中占比接近25%。“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清洁能源的比重要达到80%。”常纪文说道。

他认为:“中央高层提出‘先立后破’,我的理解是两个‘先立后破’。第一,思路的‘先立后破’。原来我们做能源双控,但未来应以减碳为核心,能源双控转型为碳双减或者碳双控。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两者需要并存。第二,碳中和是全国的碳中和,不是某个企业的碳中和。要做到全国统筹,必须发挥不同功能区的作用,有些地方多去一点碳,有些工业城市因排放量大没法自己中和,可通过生态补偿与碳交易获取生态地区的碳指标,在全国层面上实现中和。不能搞盆景式的碳达峰碳中和。”

在能源革命的过程中,清洁能源无疑将占据主导。“但是,只靠光伏和太阳能发电能不能占有那么高的比重?可能是有困难的。”常纪文说,“太阳能发电未来会非常普遍,包括广大农村的屋顶,城市的建筑未来可能都涉及光电。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弃风弃光的现象,建议还是要尽可能解决消纳问题。”

此外,在推进新能源的过程中,石化行业和煤化工行业以后都会发生转型,燃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了淘汰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国家发改委提出2025年底之前氢能源汽车比重要达到20%。但是,在绿色生活转型过程中还要统筹各能源之间的关系。常纪文说:“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煤炭储量还很丰富,是否可以把其化工产品与绿氢结合,生产甲醇汽油或醇醚汽油,值得讨论。”

随着碳中和的持续升温,氢能、核能这种清洁能源逐渐走向台前。对此,常纪文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美国目前研究氢能不是很多,因为氢能有很多局限性,比如投资大,安全风险也大。美国更倾向于发展小型核反应堆,目前国内的有些学者认为未来调峰的时候小型安全的核反应堆可能会挑起大梁。在我看来,核能只要安全可控,未来可以承担比较大的作用。但是欧盟并没有把核能纳入到绿色能源当中,主要是因为有核污染风险,不过我国还是纳入进来了,所以现在中外还是有些分歧。”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