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发布时间:2021-04-15作者:科谷摘编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侯变化司司长 李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的光伏产业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光伏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标杆性行业,为落实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史玉波
2020年面对诸多考验,中国光伏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新增装机规模48.2吉瓦,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53吉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特殊时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俊峰
应对气侯变化《巴黎协定》代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最低限度的行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要处理好转型和能源、粮食安全的关系,以及地域均衡发展问题。
光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3月24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光伏领袖大会在京盛大开幕,为光伏产业发展注入了十足的信心。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作出表态,明确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作为未来主体能源的市场定位。可以预见,光伏将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期,光伏产业也将扛起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旗,随之而来的,是光伏产业面对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系统改造等方面的诸多转变。
打造全球能源变革领军者
“中国光伏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列出一组数据如是说。装机规模方面,中国的光伏新增装机连续八年位列世界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六年居全球第一;生产制造方面,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超过70%;贸易、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他预测,中国的光伏产业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70~90吉瓦。
光伏产业的发展成果具有世界意义。光伏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及全球应对气侯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中国光伏产品不断的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的驱动下,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低于火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目前,占全球经济总量70%的国家和地区均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为光伏产业带来持续旺盛的需求,中国的光伏产业有望凭借此前积累的优势,打造成为全球能源变革的领军者,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制高点。
“‘十四五’时期,中国光伏产业有望依托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引领全球发展。”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展望光伏产业广阔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发展存在诸多挑战。其一,清洁能源具有不稳定性,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需要加快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储能商业化应用等。其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用地、融资非技术成本偏高,需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税费相关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其三,风电、光伏迎来投资热潮,在技术快速迭代,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做好科学论证,防止一哄而上,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逻辑将发生巨变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标志着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将是能源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的逻辑也发生巨大变化。
“光伏已成为全球世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率先实现平价上网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易跃春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十四五”进入高比例、低成本、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快发电装机的主体地位,提高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光伏产业也将由政策驱动转化为市场化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更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透露,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电力系统的形态、结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都将面临剧变。电网的“十四五”规划也在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能源的发展。
“2021年,风光将迈入全面平价时代,‘十四五’时期,通过电价补贴引导和调整市场规模及布局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政策,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进一步解读道。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征求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2022~2023年预期目标建设的函》《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从中可以窥探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将成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机制。“以往我国对于光伏、风电新增装机的安排是按照各个地区的电网接纳能力来定,是以‘消纳定发展’,而‘十四五’开始将转变为以‘发展定消纳’,也就是根据双碳目标和非化石能源战略目标,电力系统作出相应的改变来支撑这样的发展需求。”时璟丽说道。
企业发展使命任重道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元年,双循环格局下光伏企业如何借东风,促发展,消弭供应链瓶颈,提升行业生命力,成为时下探讨的热点。
“当前,能源产业数字化竞争不断加快,能源企业的边界也日趋模糊。传统能源企业需要应对新的跨界竞争,同时还要面对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企业的降维竞争。”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副处长王来增道出了传统能源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他指出,技术变革之外,光伏的应用场景和边界正不断突破,未来光伏产业将是大基地、分布式等多种形式并举,分布式光伏+储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等多种“光伏+”模式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伏产业就像一个孩子,现在终于长大成人了。长大就意味着责任,风光等新能源要成为主体能源,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如何做好与电网的协同,如何继续技术升级,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等。”阿斯特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岩,谈起光伏企业的使命深感任重道远。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承军则以双循环格局为例指出,光伏行业是典型的国内国外市场两头发展的双循环发展模式,“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好两个创新,把握好两个风险。两个创新分别是制造技术及应用模式创新,数字创新。两个风险,一个是在全球化布局中要把握好贸易保护有所抬头情况下的环境风险,一个是供应链突然发生紧绷时产生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