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中国石油“净气”技术赋能清洁能源转型

发布时间:2025-04-30作者:科谷摘编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西南分公司已累计设计、建设国内外天然气净化装置超200套,年处理能力突破1600亿立方米。以“酸性天然气净化与尾气二氧化硫减排技术”为核心的净化技术,创造硫黄产值36.3亿元,助力天然气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加大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力度,但由于天然气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硫化氢,直接影响天然气的品质和安全利用。CPECC西南分公司(原石油工业部四川设计院)于1965年主导设计了国内首套东溪脱硫装置,成功解决了酸性天然气的净化难题,不仅保障了川渝地区工业与民用燃气安全,而且开创了中国天然气净化技术自主研发的先河。

CPECC西南分公司在工业实践中不断创新,自主研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先进的天然气净化技术,形成了以酸性气体净化为标志的天然气净化技术谱系。从1965年采用单乙醇胺法脱硫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到构建涵盖专利溶剂、核心设备、智能控制的全要素技术体系;从单一天然气净化向天然气全产业链、新能源耦合利用延伸发展;从服务西南油气田到支撑全国13个主力气区建设,再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这套全球领先的天然气净化技术,打响了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净化领域的技术品牌。

60年来,CPECC西南分公司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其研发的“复杂有机硫深度脱除工艺技术”,应用后天然气总硫含量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CPS、CPH、CPO等系列硫黄回收+尾气二氧化硫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应用后硫黄回收率提升至99.99%,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CPECC西南分公司在CCUS、零碳净化厂建设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成套技术”应用后能耗降低10%至15%,成功应用于“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等多个示范项目,为实现天然气净化过程零碳排放奠定了基础。在“双碳”目标驱动下,CPECC西南分公司还率先布局数字化工艺包、污染物近零排放等新技术,正在研发的绿氢耦合二氧化碳制备绿色甲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研究,将实现天然气净化过程的零碳排放。

目前,CPECC西南分公司已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拉克、坦桑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脱硫脱碳装置63套、硫黄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68套。2009年设计的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合同区域A区天然气处理厂,大大提升了大型整装酸性凝析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建设的技术水平。土库曼斯坦国务部长兼天然气康采恩总裁巴巴耶夫表示:“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净化技术,不仅安全推动天然气高质量发展,而且深化能源合作,拓展能源合作规模和领域。”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