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如何走?——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发布时间:2023-10-09作者:科谷摘编

  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七年前,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共同发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拉开了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大幕。三年前,党中央作出“30·60”目标部署,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国到国际,“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有哪些特色亮点?“高碳”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低碳转型?绿色普惠又该如何打开增长新空间?带着这些问题,在“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之际,《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

  推动绿色产业成绩亮眼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3%;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

  “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是近年来绿色金融的一大亮点。”在马骏看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聚焦“双碳”目标,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以及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新能源电池等绿色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绿色产业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我国若依赖于海外的石油、天然气,运输、支付等多个环节都会面临风险,但如果我们大量使用自己的光伏、风电、海上风能,它既是新能源、清洁能源,又是安全能源。”马骏告诉记者,从这一角度,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力度。因此,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尤其要鼓励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比如,借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部分绿色行业提供的低成本资金,地方政府对绿色项目提供的担保贴息,等等。这一方面是对努力减排的企业给予补贴,另一方面相当于对那些不努力减排的企业进行惩罚。

  步入“双碳”时代,我国绿色金融又呈现出哪些新特征?马骏分析说,在2016年前后,我国绿色金融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向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而与碳相关的绿色金融业务不足50%。但从近一两年的数据看,约有2/3的绿色信贷是用于减碳的,推动了高碳行业向低碳有序转型。

  警惕转型金融中的“假转型”

  “在转型金融中,有一个新词叫‘假转型’。”马骏表示,在绿色金融当中,有人提到“洗绿”“漂绿”相关风险,未来可能也会听到“假转型”的情况。他具体举例说,某家企业引进了新设备,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从银行获得转型贷款来支持这样的转型活动,但同时这家企业又新上了很多更加高碳的项目,并没有告知银行。

  在马骏看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其碳排放强度在不断提高,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假转型”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在一个项目层面可以减碳,更希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有序、真实地逐步减碳。”

  马骏又例举了一种“假转型”情况,某企业新上了一台可以减碳的设备,投产后的碳排放强度可以下降10%,但这个设备的生命周期很长,40年后还可继续使用。也就是说,该设备上新后的第1年企业可以减碳10%,但从第2年直到第39年,碳排放却不会下降,这与企业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并不吻合。“一个有完整、科学、可信转型计划的企业,最后的目标一定要实现零排放。”马骏指出,这些设备在未来还将运行数十年并持续产生碳排放,形成的“碳锁定效应”也是一种典型的“假转型”活动。

  针对如何有效防止出现“假转型”活动,马骏认为,对转型活动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是防范“假转型”最主要的两项制度安排。

  具体说来,谈及界定标准,马骏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编制转型覆盖若干个高碳行业的转型目录。一些地方和机构已经有很多尝试,例如,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湖州,从2021年底开始编制,2022年初发布了地方版的转型金融目录,用于指导地方金融机构参与转型活动。

  谈及信息披露,马骏指出,构建完全防范“洗绿”的生态系统,必须辅之以对转型主体的披露要求。仅仅购买一个减碳的设备并不是完整的转型路径,必须有完整的转型计划、转型路径,才能够防止“假转型”。他介绍说,2022年11月G20峰会上通过的《G20转型金融框架》,特别强调了对转型企业的披露要求,其中包括使用转型融资的主体 ( 企业 ) 应该披露具有可信度、可比性、可验证性和有科学依据的转型计划;披露“范围 1”和“范围 2”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披露“范围 3”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等等。

  绿色普惠要有所突破

  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提出要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普惠金融客户的总基数很大,囊括了所有的消费者、小微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主体,但目前他们所获得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还非常有限。”马骏表示,这关键就在于,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以及一套有效低成本的识别方法。

  “对于绿色普惠客户,我们必须有所突破。”马骏告诉记者,这要从设计一些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产品开始。那么,什么是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他认为,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或是解决绿色普惠问题很好的切入口之一。一家龙头企业,往往有几千家为其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的中小企业,如何使整个供应链绿色化?他进一步以汽车行业为例,通过对汽车供应链链条上的中小企业进行绿色认证,使其通过绿色金融获得更便宜的融资,这不仅可以降低绿色供应商的融资成本,还可以推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作为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绿金委也将继续推进绿色金融支持普惠对象绿色低碳发展及支持绿色消费的政策研究与实践,用金融工具引导小微企业、农村群体等普惠对象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色消费发展。加强在绿色普惠的认定标准与工具、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创新、绿色普惠领域风险管理与环境效益测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来源:中国金融家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