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氢能”产业链站在爆发前夜 深圳除了充电桩也需“加氢站”

发布时间:2023-02-13作者:科谷摘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我们要抓住这一次中国氢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的大好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此前表示,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引下,健康有序地发展氢能产业。

氢能开发利用在全球取得迅速发展,中国氢能产业也迎来机遇。其中,深圳在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处于领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深圳已注册登记近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2023年2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调研了深圳氢能产业链相关公司,试图解开深圳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密码基因和面临的“痛点”。

谈到氢能产业发展,“表面看起来风风火火,其实底下冷暖自知。”一位深圳氢能从业人士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一方面,深圳氢能产业链初具规模。深圳燃气(7.280, 0.01, 0.14%)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家单位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科研攻关,目标三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雄韬氢雄等配套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已在全国各地投运;以通用氢能、长盈精密(13.510, -0.07, -0.52%)贝特瑞(52.680, 0.40, 0.77%)研究院等企业领头,在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核心“卡脖子”领域加速关键材料和技术的自主化和产业化。

另一方面,一些氢能产业界人士表示,目前深圳暂未有加氢站取得对外运营资格其所登记的氢燃料汽车主要在广州、中山等具有氢气供应和加注能力的地区运营,少部分为港口牵引车。

深圳对氢能极为重视。2022年6月,深圳市发布“20+8”产业发展政策。其中,氢能作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新能源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部署氢能产业培育工程。

去年7月,《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出炉,深圳将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氢能产业先进制造集聚地、打造氢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深圳作为核心城市成功参与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随着国际社会对氢能产业的大范围热情关注,上海、山东、广州、如皋、佛山、武汉、张家口、张家港等几十个地区先后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及支持政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氢能产业发展集群已初步形成,力争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其中,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作为高新制造业的集聚高地,在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处于领先。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迭代,绿色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正在下降,未来有望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平价;储氢技术中碳纤维等储氢瓶原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加速;燃料电池电堆对重金属铂的用量减少,成本大幅降低,商业化可期。

  140家企业齐聚  构筑氢能产业链

“刚开始做燃料电池都是偷偷摸摸的,大家都在做锂电,只有‘傻瓜’才会做燃料电池。”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调研氢能产业链时,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氢能源产业链的企业雄韬股份(19.280, -0.06, -0.31%),该公司董事长张华农自嘲道。

而今,“一个城市里哪怕只有15%的能源来自氢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马上就降下来了。”干勇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作为高新制造业的集聚高地,在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处于领先。深圳市氢能与燃料协会统计显示,深圳市聚集了超过140家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及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已具备完整链条,涵盖整车、系统、电堆、催化剂、碳纸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端制造环节。其中不乏长盈精密、雄韬股份、欣锐科技(48.450, 0.27, 0.56%)、中广核、中集安瑞科等一批上市公司。

事实上,张华农多年付出渐渐收获成果。目前,雄韬股份旗下多款产品量产,截至2022年10月份,共配套406辆氢燃料汽车投运。目前这些车辆累计运行超过1300万公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调研发现,深圳市氢能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和龙岗区

其中,南山走在全市前列,有超过1/3的产业链企业落户南山,并以电堆及核心材料、系统集成企业为主,这些都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上游装备设备、系统零部件、元器件主要集中在宝安区和光明区;氢气制备、下游应用企业主要分布在龙华区和龙岗区,能源类企业主要集中在福田区。

据统计,深圳全市已有超过45%已进行商业化量产,但已规模融资仅为9.43%,资本关注稍弱。但也有氢能公司获得国企混改基金在内的多家资本投资。

氢气产业链较长,具有上下游领域跨度大、交叉产业多等特点,深圳的独特之处在于,发挥高新制造业的优势,46%的企业在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材料板块布局,30%企业在氢气制备、储运、加氢站设备开展业务;32%企业专注于应用端市场,包括整车、运营、检测等;约13%企业供应装备设备和上游零部件及材料,这些企业主要为电子电气较为成熟的企业。

来源:新浪财经

323